理碩士。這樣難得的人生機遇,應與當年在存保公司甚為困頓時期,和一群有使命感的存
保夥伴們走了一條人煙稀少的道路,共同完成豐富的研究成果有密切關聯。回憶往事,內
心充滿感激,也更堅信專注努力未來重要但現在不急迫的事,意義非凡。
三、五分鐘的轉折,任重道遠
前開
84
年彰化四信擠兌案引發的連鎖擠兌事件,雖很快獲得平息,但也有不少後遺症。
首先,主管機關處理彰化四信案,援例請有基層金融機構小央行之稱的台灣省合作金庫予
以接管後概括承受,但在法律程序上,只能經雙方意思表示一致,依民法第
305
條規定才
能完成概括承受。因此,在彰化四信社員代表大會通過概括讓與及合作金庫通過概括承受
經省政府財政廳及省議會同意過程中,雙方在法規適用及財物損失處理上遭遇很多紛擾,
也橫生不少枝節。其次,彰化四信擠兌案後平均約每
1.5
個月就有一家金融機構發生擠兌,
只要傳出某機構有逾期放款或派系紛爭,就很容易擠兌。我當時很期待存保展現很高的服
務效率和品質,為了確保存保不論任何人在接到要保機構請求協助處理擠兌的緊急電話時,
均能毫不猶豫地快速回應,在第一時間就到達擠兌現場協助要保機構,不經意地喊出:「誰
接到擠兌電話,就要抱著電話往前跑,後援部隊會立刻趕到。」這種不分部門的團隊合作
方式,產生非常不錯的危機處理模式和口碑。不久之後,存保公司又把累積的經驗和使用
的道具文件化,發展出一套「金融機構擠兌應變措施」的機制,對金融機構在沒有因應擠
兌經驗的情況下,要如何臨時應變產生很大的助益。就曾有某信合社理事主席,因是頗有
名氣的市議員,質詢官員時甚為犀利,但面對其信合社因被媒體誤傳導致擠兌,自己深感
陷入手足無措情況,經存保井然有序地協助處理,而深有所感地表達兩者有明顯差異之趣
事。
然而,存保的用心,雖然總能協助平息擠兌,但
84
年彰化四信擠兌後,我國以往幾年
來所累積的金融泡沫後遺症已逐漸顯現,有些金融機構業已呈現根本的脆弱性。存保同仁
為協助處理擠兌,真可謂疲於奔命;主管機關面對這些後遺症也頗感捉襟見肘,窮於應付,
更深刻體會到過去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法規制度和處理方式,已難以因應,亟思再加精進。
86
年財政部金融局適逢有個副局長職位出缺,財政部長官一通電話掛到我辦公室,問
我願否轉入金融局服務,要我在五分鐘內做決定,沒讓我有機會回家與家人商量。面對這
81
π
ڭ
ᕿᔚ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