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和口碑。此外,更在成立初期就投入人力物力自行成功研發金融預警系統,以科學化
方法對金融機構的資本適足性
(
C
apital Adequacy)
、資產品質
(
A
sset Quality)
、管理能力
(
M
anagement)
、獲利能力
(E
arning)
及流動性
(
L
iquidity)
進行
CAMEL
的分項和綜合評等,
形成和其他金檢單位的差異化,也為後來我國存款保險成為國際上繼美國、加拿大之後最
早實施差別費率制度之國家奠定基礎。另亦積極模擬各種情境,研擬檢查、輔導、監管接
管、賠付、清理等各種實務的作業手冊,多方模擬演練。這過程中所培養的檢查及輔導實
務專家,更成為我轉任財政部金融局後,政府後來接管清理問題金融機構時,非常重要的
專業人才,貢獻甚為卓著。
在發展金融預警系統時,也有個小插曲值得回味,當時某金檢單位主管不認為存保有
此能力,以略帶諷刺的口吻說:「沒檢查經驗做什麼預警系統」。沒想到存保人不服輸的
氣節,竟然克服一切的困難,不僅緊密結合檢查實務和學術理論,先完成專題研究報告,
代表財政部獲得行政院研究發展甲等獎;而且自行開發完成金融預警制度的資訊系統,進
入實務運用,頓時擦亮各界眼睛,也成為相關政府單位和學術單位參訪學習的重要項目。
真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明證。
第三件事為做好研究發展工作,精進我國存款保險、金融監理及問題金融機構處理之
法制和實務。這項工作有兩大重點,第一為深入研究各先進國家金融安全網,對存款保險、
金融監理和中央銀行最後貸款者間之分工與合作環節,進行差異分析和比較,詳細探討適
合我國的法規制度和實務運作,提出專題研究報告。由於報告甚具深度又符實務需要,因
此每年報告均代表財政部參加行政院的專題研究報告評選,且年年均獲行政院評為優等獎
或甲等獎,這份殊榮紀錄一直到我離開存款保險公司後仍保持多年,甚為難能可貴。第二
為創辦存款保險資訊季刊,成為我國專家學者發表金融監理、存款保險和問題金融機構處
理有關文章最重要的園地。這份刊物截至目前為止,仍繼續扮演這個重要的角色。我也對
當年用心策劃這些研究發展工作後有此成果,頗引以為榮。
回想民國
80
年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共同召開金融革新會議,我在
30
餘歲有機會和一群
金融界大老們同時獲聘為金融革新委員,並擔任存款保險制度、問題金融機構處理制度和
綜合銀行制度三項子題的專題報告撰稿人,
82
年又獲行政院獎學金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
「綜合性銀行與多國性銀行之監督管理與倒閉處理」,獲得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與管
80
三十週年紀念專刊